記者探訪身份證制證中心 直擊其制作全過程你可知道,印刷時身份證字體是反著的,修正身份證照片的標準并不是簡單的“好看”……作為中國公民最重要的一張證件,身份證究竟是怎樣被制作出來的?昨天,記者來到市公安局制證中心,直擊身份證制作全過程康定路上一片居民區,企業宣傳片制作掩映著一幢不起眼的小樓。很難想象,攝影用光知識普及 讓鏡頭迎著太陽上海所有的身份證,都在這一小樓中完成制作。一張身份證的制作流程包括四個環節:信息處理、信息打印、平壓沖切和電寫入,最終才會成為拿到手中的身份證件無論是派出所采集的上海居民身份信息,還是外地公安機關反饋的異地受理身份證信息,最終都將匯集到市公安局制證中心制作,因此信息處理也就成了制作身份證的第一步在這里,還將再一次審核身份信息:“主要是審核數據是否符合身份證規范。” 在制證中心3樓一間辦公室里,工作人員正在對身份證照片進行審核。電腦上密密麻麻的照片經過人工與系統內照片比對后,再批量導入軟件進行微調——工作人員會普遍將照片調得更亮一些。據介紹,這是因為照片經過壓膜印刷后顏色將會變深,因此需要略作調整工作人員還會對一些照片進行進一步的光線調整:“現在大家都很在意身份證照片的美觀,尤其是女士,除了拍照環節外,印刷時容易因顏色加深導致臉部出現陰影。”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期待iPhone肖像模式未來支持實時視頻,影視視頻制作曾有女士跟他抱怨以前的身份證照片“像長了胡子”,因此他們審核、調整之外,也會盡可能地注意這些細節問題完成文字和圖片信息處理后,這些身份證數據將打包分成兩類——符合規范的將進入數據流轉環節,準備進行身份證制作;不符合規范的則將數據返回到提交單位,重新采集身份證是反著打印的身份證上的字跡會不會因為反復摩擦變得模糊不清?如果有人試過就會發現,企業宣傳片制作這樣的狀況幾乎不會發生。記者了解到,一張身份證其實是由三部分構成的——上下各有一張PT 膜,中間則是包含芯片的卡片身份證信息的打印環節,其實就是把身份證的正反面打印在PT膜上,這時的身份證是兩張印上了圖片、文字的透明硬膜,而上面的圖片與文字是反著印刷的。“身份證制作的時候,會把打印著圖文的一面放在內側以防磨損,所以在打印環節信息都是反著印的。”據介紹,我們拿到的身份證成品,所接觸的身份證表面其實是身份證PT膜的反面,實際上并不能直接接觸到打印面,也就減少了印刷信息的磨損:“身份證損壞,有可能整張膜被撕掉,但上面的圖文信息不會單獨被擦掉。” 身份證的三個部分,將在一個獨立的儀器中組合成一張身份證,這一環節就是“平壓沖切”的過程。在儀器中,身份證先要預熱,再加熱加壓后將三部分合成在一起,最后經過冷卻環節,成為一張我們平時所見的身份證模樣一張有“內涵”的證件乘坐高鐵時,可以刷身份證進站;領取機票時,身份證一照就能讀取證件號碼——這是因為身份證并不是一張簡單的印刷著信息的卡片,而是一張有“內涵”的證件要讓通過三個環節后看起來已經成形的身份證有“內涵”,必須經過最后一道“電寫入”環節。” “也有信息無法被寫入的情況。”據工作人員介紹,如果發生芯片無法寫入、圖片儀器無法識別、信息無法讀取等情況,半成品的身份證將被歸類到特殊的卡槽內以供復查理論上,上海市公安局制證中心每天可承受8000至1萬張的制證量,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五年探索之路!但實際上并不能完成這么多:“機器和工作人員不可能永遠滿負荷運轉。”不過,針對公安部明年7月1日實現全國身份證件異地受理的目標,上海市公安局制證中心正在積極準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