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電視藝術60年每個時代都有標舉其文學藝術現象的優秀篇章。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詩經楚辭、先秦散文、漢魏樂府以及唐詩、影視視頻制作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都曾標舉了相應歷史時期的文學藝術在現當代以新詩、小說、散文和戲劇標舉了20世紀的文學藝術之后,到了今天,電視劇越來越成為標舉當下的文化符號1980年,我國第一部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在中央電視臺播出。這部只有9集的電視連續劇在當時風靡大街小巷29年后,該劇重拍以及42集的續集《虎膽雄心》再度亮相中央電視臺,MG動畫視頻-影視視頻制作 MG動畫視頻-影視視頻制作。引起收視熱潮。不同的是,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電視劇生產和消費國擁有最長播出時間和人數最多的受眾敘述和消費故事的主要渠道 1958年,我國第一套電視設備在北京試制成功。同年6月15日,北京電視臺播出了我國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由于技術條件的限制,這部在現場搭置的實景中拍攝并同步直播的電視劇,甚至不能作為資料保存下來時光流轉至2008年,中國大陸已擁有有線、無線和衛星電視頻道3000多個,其中超過半數的頻道播出電視劇,電視劇產量達到502部14498集,全國平均每個電視頻道每天播出電視劇6.1小時,國內觀眾多達數億人多年從事電視劇研究的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曾慶瑞感慨道:“這種空前的盛況,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當今各種文學藝術形式都難望其項背。” 在《一口菜餅子》誕生時,全國電視機擁有量僅有數百臺,電視仍然是公眾最陌生的傳媒工具。1983年,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提出“四級辦廣播、四級辦電視、四級混合覆蓋”的方針后,中國電視臺的數量迅速增加。隨著技術的發展,電視機也在中國家庭中迅速普及。1987年,中國電視機擁有量達1.2億臺,擁有電視機家庭占全國總戶數的47.8%,電視觀眾達6億,占全國總人口的56%頻道資源的豐富和家庭電視機的普及,為電視劇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1979年,當時的中央廣播事業局在第一次全國電視節目會議上建議,各地電視臺凡有條件的都可以制作電視劇。1980年全國電視劇生產迅速達到131集,是前一年電視劇產量的6倍以上。1983年,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成立,電視劇產量比上年翻了一番在西方,電視劇自誕生以來就一直延續著肥皂劇、情景喜劇的傳統。但在中國,初生的電視劇幾乎是“板著臉”與觀眾見面的。為配合當時“憶苦思甜”、“節約糧食”的宣傳需要而制作的《一口菜餅子》,很大程度上是對國家政策的直接闡釋。今天看起來藝術上還十分稚嫩的《敵營十八年》,在1980年廣受歡迎,卻因為突出情節性、戲劇性和驚險性,被一些批評者看作“精神污染”的例子電視劇的宣傳教育功能和通俗化、藝術化的形式從來都不是對立的。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尹鴻認為,中國電視劇的通俗化始于改革開放。“當時的思想解放運動為電視劇突破原來單一政治教育功能的束縛創造了思想條件,而城市電視文化消費的需要則成為了通俗電視劇發展的土壤。” 今天,“好思想、好故事、好人物”已經成為評價一部電視劇優劣的重要標準。不論電視劇主管部門、創作人員還是專家學者,都已經充分認識到擁有一個喜聞樂見的形式對電視劇的重要性。甚至有專家指出,中國電視劇的繁榮,在一定程度上是與電視劇創作的通俗化、藝術化過程相伴而行的“事實證明,最近10年電視劇在中國所具有的巨大影響力遠遠超過了電影、小說、戲劇等其他敘事形式,是人們生活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敘述故事和消費故事的渠道。”尹鴻說。隨著網絡電視、移動電視等新媒體的發展,電視劇的受眾也在隨著技術更新而不斷擴展。來自權威機構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通過網絡收看電視劇的網民已經超過3億。這些18到35歲的年輕人,正在改寫電視劇觀眾以40歲以上人口為主的收視格局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和強大的資金帶動能力我國產業化程度最高的藝術形式提起華誼兄弟,人們曾經想到的僅僅是《大腕》、《手機》、《天下無賊》等電影。2006年在杭州召開的董事會上,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提出:“是在電視劇上下一番功夫的時候了。影視視頻制作”這次會議的效果在最近兩三年得到體現,《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等劇的熱播為華誼兄弟打響了電視劇品牌事實上,在2006年公布實施的《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公示管理暫行辦法》的刺激下,進入電視劇市場的民營制作機構遠不止華誼兄弟一家。《辦法》將原本作為行政審批項目的電視劇題材規劃立項管理環節改為拍攝制作劇目備案公示,把題材選擇和劇目制作的主動權交到了制作公司手中,被看作中國電視劇的生產調節由政府主導型向市場主導型轉變的標志。《辦法》實施當年,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司長李京盛在浙江橫店宣布:“電視劇投資和創作空前繁榮,制作機構已從5年前的400多家,發展為現在的2700多家。” 但2006年并不是中國電視劇產業化的開端。影視視頻制作1997年國務院頒布的《廣播電視管理條例》規定,電視劇制作單位取得廣播電視行政部門頒發的電視劇制作許可證后,從零開始玩單反 相機參數之ISO,方可制作電視劇。2000年國家廣電總局頒布的《電視劇管理規定》中再度明確,國家對電視劇制作、進口、發行等環節實行許可制度。電視劇制作許可證分為甲、乙兩種2003年8月,北京英氏影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成為首批獲得《電視劇制作許可證(甲種)》的8家民營公司之一。2004年6月25日,廣電總局再次向世紀英雄電影投資有限公司等16家民營機構頒發電視劇制作甲種許可證,民營公司在獲得電視劇制作甲種許可證的機構中占到了近16%市場力量的較早介入使電視劇成為所有電視節目中最早實現制播分離的節目類型,激發出了巨大的創作活力。在2007年9月舉行的“五個一工程”評獎中,以《亮劍》、《歷史的天空》等為代表的民營影視公司參與制作的電視劇獲得獎項。一些地區的電視劇生產中,民營影視制作機構數量、電視劇產量和投入資金遠高于國有影視制作機構。海潤影視、華誼兄弟、保利博納等龍頭企業浮出水面,民營企業逐漸成為電視劇生產的主要力量。2008年播出的電視劇中,民營電視劇制作機構拍攝的電視劇已經超過80%“電視劇產品具有物質、精神、文化、經濟等多重屬性,不是一次性消耗的物質產品,對其進行不斷擴展的多輪銷售,將成為電視劇產業價值鏈不斷增值的驅動力。”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研究所副所長李嵐認為,完整的產業鏈和強大的資金帶動效能,已經使電視劇產業成長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環節和金融危機下新的經濟增長點。今年播出的《我的團長我的團》首輪播出每集售價高達100萬元;《潛伏》首輪播出凈收入2000萬元,其3年后的播出權已按每集30萬元的價格全部售出。此外,央視目前平均每部電視劇廣告收入達到1億元。電視劇的圖書、音像制品等衍生產品開發越來越得到重視,一些熱播劇的衍生品基本實現了與電視劇同步發行。網絡寬頻、IPTV、數字電視等新媒體營銷漸成氣候。國家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朱虹表示,電視劇已經成為我國產業鏈完整、產業化程度最高的藝術形式始終接受最廣大觀眾的嚴峻考驗凝聚時代精神的藝術樣式 1986年是中國電視劇史上的重要年份。《紅樓夢》、儒帥風范長存客鄉《努爾哈赤》、《凱旋在子夜》、《雪野》等電視劇陸續播出,在電視劇題材和藝術探索上邁出了新的一步。會上,仲呈祥做了關于如何看待電視劇《走向遠方》的主題發言之后,當即被確定到中國電視劇藝術委員會主持“全國電視劇飛天獎”的評獎工作。“雖然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但文學性是當代一切藝術的基礎,電視劇導演是踩在小說家的肩上登上藝術階梯的。“當時很多人不理解電視劇的文學改造,但我始終強調電視劇要發展,必須要有一個包容的心態,博采眾家所長。” 在電視劇敲開文學大門的同時,一些作家也開始主動走近電視劇。20世紀90年代初,詩人鄒靜之將自己平時收藏古玩積累的素材寫成長篇小說《琉璃廠傳奇》。作品拍成電視劇后,廣東制片人鄧建國找到鄒靜之,請他再度出馬創作電視劇劇本。這就是后來被一再續拍的《康熙微服私訪記》。多年埋頭詩歌創作的鄒靜之從此聲名鵲起,今天他已經成為國內金牌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