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神話背后的供給側發力強烈的市場認可,折射出的是五常大米作為“中國最好大米”在消費者和產業界中的地位。2016年,五常大米品牌價值達639.55億元,位居地標產品大米類全國第一位在當前國內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快轉變的關鍵時期,五常通過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讓大米開啟一個從種得好到賣得好,再倒逼種得更好的農業循環這是一個傳統農業縣在變幻的市場格局中,緊抓市場導向,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踐——以全國稀缺的五常大米資源為主導,逐步帶動上下游產業與外圍產業實現多元化發展之路,走出一條區域發展的突圍之路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手段,突出生態有機,實現“種得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放過任何環節—— “最美田園”背后的生產之變金黃色的稻田一望無際。在五常市營城子鄉南土村,小農夫有機稻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農民正忙著收割新稻。不同于往年,合作社成立9年來種植面積實現19倍擴增后,在今年戛然而止,穩定在了1.8萬畝。“其實我們去年的銷售勢頭非常好,但要走出一條不重產量重效益的路子,就得把精力放在合作社細化管理上。”合作社理事長高峰計劃通過提升大米品質,來拓展中高端供給高峰的目標,逃過了電視廣告卻逃不過1秒賣到6萬的中插廣告,在五常很多地方已成為現實。比如,在65公里外的杜家鎮王家屯合作社王家屯合作社的水稻基地核心區,鴨舍分外顯眼。“鴨稻田執行有機種植標準,一點農藥、化肥、除草劑都不會使用。”王家屯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副理事長項文秀說,鴨稻田選用出生20天左右的雛鴨進駐稻田“服役”除蟲,這種新生態種植模式產出的大米色澤晶瑩,品質優越。此前合作社以鴨稻共作模式種植有機水稻畝產830斤,畝均收入1.5萬元,是普通種植方式的3至4倍事實上,通過與金福糧油公司合作,王家屯合作社開啟資本參股合作經營道路,國內領先的生產模式與理念快速落地王家屯合作社的3萬余畝稻田近年已全部實現有機化種植,均執行五常市提出的“三用三不用”行動計劃——用生物肥、有機肥、農家肥,不用化肥;用生物農藥,不用化學藥劑;用紙膜覆蓋、田鴨以及人工除草,禁用除草劑。農業部公布的“中國美麗田園”名單里,王家屯合作社的種植園區以迷人的夏季稻田景觀赫然在列田園風光的另一面,是現代科技的全面支撐——秋收結束地塊,平日“埋伏”在田間的自動澆灌網、實時監控攝像頭等現代設備清晰顯露。而且,稻田視頻與后期水稻加工數據同五常市物聯網中心相連,消費者可對大米全程溯源查詢……這是一個清晰的放心農產品生產經營體系整體上,位于衛國鄉的智慧農業物聯網服務平臺,實時掌握五常轄區內各鄉鎮田間地頭的病蟲害、墑情及視頻信息,可及時向農戶手機推送預警信息。這就是五常正在有序推開的“互聯網+”精準農業。“以市場為導向,五常把提高特色主導產業水稻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五常市委書記張希清說,手握全國僅此一家的稀缺資源,五常以科技為手段,突出生態有機,全面實施產業提升工程這種全鏈條的生產變局不放過任何一個環節。“在種源上,五常引進和培育種子育繁推一體化企業15家,今年起水稻原種培育由政府統一組織,全市良種覆蓋率已達100%。”五常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種植環節,公司宣傳片拍攝今年高標準的有機種植面積達50萬畝,占五常水稻種植總面積的22%,今后200余萬畝水田將逐年全部實現有機種植。在加工環節,五常還推行嚴格的《地理標志產品五常大米》國家推薦性標準大米加工標準,目前五常293家大米加工企業已全部執行該標準這一切的結果,使五常大米呈現出古法匠心的特質:人工種植、田間自然晾曬,脫粒后存入恒溫庫,確保水稻的營養不流失,全面保證產區內五常大米的純正品質,帶來的是收益顛覆性提升。影視視頻制作相關統計顯示,BBC三色藝術史 A History Of Art In Three Colou,2016年五常稻農進城買房的比例占到了四成,農民購買小汽車的數量占據當地74%的份額。企業宣傳片制作“品質+誠信”兩條腿逆襲,提升公信力影響力,把握市場話語權—— 中國好米品牌的“進化”之路 11月,新一季稻米陸續上市。按慣例,兩種景象會在五常同時上演:中心層面,各大稻米加工企業大量收購農戶手中的稻子;外圍層面,外地新稻運入五常,進入各家米企的加工生產線……但這兩年,五常境內的稻米鏈條呈現明顯變化:外地稻米并未大量出現;一些企業違規使用“五常大米”標識也很少出現隨著民眾需求升級,國內消費市場已進入從產品營銷到品牌營銷轉型期。對此,五常的實踐是:抓住時機力推品牌建設和產品保護,提升品牌“從源頭到餐桌”的公信力與影響力“五常搭建五常大米網作為唯一官方認證網站,將五常域內符合資質的大米企業進行公示,消費者可通過網站鑒定企業信息的真實性。以省、市、縣三級聯動開展五常大米品牌建設的機遇,全力開展五常大米域內域外保真打假行動。”張希清介紹,同時,依靠農業物聯網服務中心建立水稻溯源防偽系統,消費者可直接通過手機APP終端查看所購買大米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信息在嚴格管控體系下,在源頭的稻農賣稻需憑身份證登記,一旦發現大米加工企業有質量問題,可以追溯到具體的種植戶進行處罰。五常市農業局局長伊彥臣舉例:“農戶家5畝地打了5000斤水稻,就不能賣5001斤。五常200余萬畝水稻,只有23億斤左右的稻谷,超過部分溯源防偽體系就不予確認。住宿業規模持續擴張 從業人數卻創五年新低值” 環環相扣的誠信體系構筑,讓五常大米逐步擺脫了長期以來真假難辨的消費“痛點”,更為產業主體實現從經營到銷售的創新逆襲提供了可能去年8月2日,五常大米官方旗艦店正式登錄天貓商城,五常市政府面向全國消費者承諾旗艦店大米“產地直供”“全國包郵”“假一賠十”等銷售保障。當天,五常共有45家企業147款大米產品開售,在線搶購高峰時段數量驚人,兩小時內賣掉10萬斤大米全國市場對五常大米的品牌認知與認可急速攀升。慶陽市西峰區實施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行動紀實,“中國香米出五常”已深入人心。“我們通過市場建設激活品牌優勢,推動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進而靠賣得好倒逼種得更好。”張希清透露,今年五常市將建設中國五常大米交易中心,通過設立價格形成、綜合交易、信用管理等七大中心,采取拍賣交易、訂單交易等多種方式,使交易中心成為五常大米的定價中心,把握市場話語權,從而使有限的五常大米資源價值最大化聚焦“糧頭食尾”與“農頭工尾”,挖掘潛力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 創造產業鏈上的新商機在做強稻米特色產業之外,五常市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推動一、二、三產業多元化發展五常北部的玉米產區資源開發便是其中之一在成功占據韓國仁川市、大丘市兩地速凍黏玉米已超四成市場份額后,五常市天野綠色食品有限公司通過產業鏈延伸讓大量玉米成功逆襲——前年公司推出深加工的玉米粽子,單個重約120克、零售價卻達18元的玉米粽子在南方市場火了,還沒到端午節,全部40萬個粽子銷售一空。“一位杭州客戶見了就不撒手,一口氣訂購14萬個粽子。”天野食品公司總經理劉雪鳳粗略一算,這些因為外觀不佳而找不到銷路的玉米,在加工成玉米粽子后,利潤竟比出口速凍玉米高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