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生命之味阿巴斯是伊朗的電影大導演,也是世界知名的電影大師了。也許看他的電影,許多人會覺得不習慣,甚至會十分無聊,比如這部電影,但是,只有你真正去體會這部電影的語言和其獨特的表現方式的時候,你才能感受到阿巴斯敘事的亮點和深邃的主旨這部電影在1997年的戛納電影節上,捧下了金棕櫚大獎,可見世界對于這位伊朗電影大師的敬重影片講述了一個疲倦而絕望的中年人巴迪,他不斷開著車四處轉悠,在城里一個個的尋找著什么人,拒絕了一個個主動上前自薦的民工。原來,他早已厭世了,希望能在一棵櫻桃樹下自殺,然后尋找一個善后的人。電影就是這樣開始慢慢講述他所遇到的三個人,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伊朗的風土人情,宗教哲學乃至生死的意義第一個對話的人是一個年輕的士兵,年輕士兵那種猶豫、不安以及思想斗爭刻畫的特別好,其實這很像我們自己年輕的時候,當坐在陌生人的車上,目的地不明確的時候總是會害羞、焦慮和不安,和成年人不同,少不經事的年輕人總是羞于表達和短于溝通的,所以,那個窘迫的年輕士兵不斷低著頭,不斷重復相同的借口,說話的語氣軟弱而祈求,坐姿十分拘束,就這樣把這個人物鮮活的扣出來了,所以他一直找借口下車,咬死自己有事,最后車門一開就一溜煙跑了。雖然錢很多,但是可是干類似殺人的勾當,自己就算動搖了,恐懼也會勝過貪婪盡管巴迪通過各種口氣不斷強調自己沒有惡意,但是顯然效果并不明顯,最后意識到這個人太嫩,不能幫助自己,終于拗不過少年的懇求,打開了車門第二個人應該是守門的老頭,這個從阿富汗逃難來的難民,一心只想平平安安的過日子,顯然對于生活,他的所求甚少,只是卑微的工作,然后生活,安全感,就是其最大的需要,其他都不重要,所以巴迪并未打擾他第三個是神學院的學生,無論是基督教還是伊斯蘭教,都緣于猶太教和古代近東宗教,這些宗教的教義里都有明確的規定,就是認定自殺是有罪的。伊斯蘭教我不清楚,就基督教來說,自殺的人是不能進天堂的,所以《天國王朝》里,主人公為了自殺的妹妹要去圣城找上帝尋求救贖但是,這個神學院的學生顯然對教義的理解還停留在文本上,所以巴迪隨意的引誘,就將其引入了邏輯的矛盾中不能自拔。找了這樣一個神學院的學生去幫助其完成自殺的使命,顯然是錯誤的,雖然這個人輸在了言辭上,但是其內心一直希望幫助眼前的中年人打消自殺的念頭,可惜自己學藝不精,而且對于金錢的誘惑和現實的窘迫,也許也難以抑制自己內心不潔的欲望,所以,他也推辭離去了最后是那個博物館的老頭,顯然老人是看透風霜,閱盡塵世了。得知了巴迪尋死的念頭,和之前士兵與神學院學生的勸說不同,他并未直接反對,發生抵觸和對立,硬碰硬,而是采取了十分折衷的說辭來旁敲側擊。影視視頻制作畢竟,他敏銳的看出,體育攝影的5大攝影技巧,巴迪還是對人生抱有希望的,因為他希望早上的人來確認自己是否死去,如果強硬的對立和說服,之會激發人本性的反抗然后加強其自殺的決心,所以,他決定迂回的來說服眼前的年輕人老人漫不經心的說起了年輕時候自己也想去自殺,但是當幫主幾個人吃到了樹上的桑葚的時候,看到他們吃著桑葚滿臉的開心,自己自殺的念頭就打消了,生命其實到處都是甜美的滋味,包括自己打算上吊的樹。你既然打算死在櫻桃樹下,那你也就錯過了櫻桃的滋味,生活中許多美好并未失去,只是人們忽視了,一席話樸素而簡潔,但是卻真正點醒了迷夢中的巴迪之前的士兵勸說巴迪,更多是希望自己能夠避免麻煩,是一種回避和躲閃,神學院的學生覺得這是自己的義務,盡管自己并不理解那些深厚的宗教教義,但是是非驅使下也要阻止巴迪。只有老人,是站在自殺者個人的角度上來考慮的,來思考的,來設想的,影視視頻制作所以真正引導了巴迪自己去思索自殺到底值不值巴迪為什么要自殺,影片里沒有交待,我們只知道他很絕望,很疲倦。和大部分出現的角色比起來,他應該是很富裕的,但是卻陷入了某種精神上的掙扎。這部電影里,巴迪也是一個表情比較單一的人物,內心卻十分激烈和豐富,和《竊聽風暴》等電影不同的處理手法相比,導演似乎更加愿意用最真實的表現方法來刻畫其內心的孤獨和疲倦畢竟,現實里,那些真正內心豐富的人很少通過十分具有表現力的眼神來表現自己,《竊聽風暴》等電影的藝術夸張處理在這里顯然不被導演所喜愛。更真實的去拍攝和表現影片以及人物也許才是最考驗導演功力的地方。這里,長鏡頭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數分鐘的長鏡頭拍攝車孤獨的行使在山路上,拍攝巴迪靜靜的看著某一處風景,或者夕陽或者什么,都是巴迪內心空虛和思考的表現,這很符合我們日常的習慣,這已經不是以往藝術處理的電影了,影視視頻制作而是更真實的生活和人物。尤其站在工地附近,鏡頭長期的停滯在巴迪的影子映在沙土上,而上面還在不斷傾倒沙石,影子似乎要不斷被掩埋,隨著滾動的沙土,影子不斷的晃動,此時雖然只是在表現影子和沙土,其實我們都知道是巴迪在凝視這個情景,從而開始想象自己被埋入土中的景象。沙土一直在倒,影子一直在晃,自己也一直在猶豫和掙扎,其實巴迪內心也十分懼怕死亡,所以才通過這樣的場景來描述其內心的斗爭,所以他要求接受工作的人第二天早上要先確認自己是否死了。當和老人對話之后,他更加動搖了,所以,他抑制不住的重復,不僅要喊三聲,還要搖晃自己,確信自己確實死了最后,巴迪躺在土堆里,往事浮現,思索良多,然后影片就結束了。他最后死了么,沒有說。就像我們不知道他為什么想自殺一樣。沒有源頭,也沒有結局。這就是導演故意留給觀眾的一個啞謎。EOS新西蘭奇幻之旅,通過這些對話,見仁見智的去揣摩巴迪這個角色所想所求和最后的抉擇。對故事主干的精心雕琢,將頭尾都交給觀眾去想象。我想,這個曾經忽視了生命中櫻桃的男人終于在疲倦的旅程之后嘗到了櫻桃的芳甜。人不是為神,也不是為其他活著,而是為了自己,為了那些被忽視的美好。焦慮而失去方向的時候,不妨想想是不是自己所求甚多,對于那些經歷戰火四處逃難的人來說,也許活著就是最美好的事情。奢望太多,反而迷惘,最終連最普通的櫻桃的甜美的滋味都忘卻了影片的結束之后,阿巴斯出現了,插入了一段自己拍攝電影的歷程。這段見仁見智了,許多人認為破壞整體觀感,許多人認為是一個傲慢的簽名。我覺得,這更多是對這部電影的另類提醒,之前的真實的體現,恐怕會讓許多人忘記了這還是一部藝術加工的電影,Discovery探索頻道之赤道系列 Equator全6集 漢語普通,但是里面的普通和平凡又那么真實,最后以一個導演拍攝的畫面來畫上句號,將陷入電影里的觀眾拉回來,畢竟這只是導演的一個把戲——他真的很自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