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攝像五板斧有人說“光是影視畫面的雕刻刀”。的確如此,電視畫面的藝術韻味和技術指標都依賴于正確光線的雕刻。假如畫面曝光不足或曝光過度都會導致畫面藝術水平的營造和色彩、亮度、灰度等技術指標的正常還原。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電視的技術條件決定了它的亮度、色彩、灰度等技術指標不及電影,因此決定了電視的光比和色度不能像電影那樣大,也就是說在電視攝像時,應盡量避免過黑、過白的實物與用光,盡可能用棕灰等中間色調和光比需要說明的是:順光能全面地表達物體的質感,具有平涂效果,因此應嚴格配置主體與背景的光比。側光易在被攝體上形成明顯的受光面、陰影面和投影,有利于表現空間深度和立體感,在運用時應注意受光面和陰影面各占一半,平均分配的陰陽臉現象。逆光利于勾畫物體輪廓,能強調事物數量,參與畫面布局。在用逆光拍攝人像時,正面應有足夠的輔助光,曝光以正面亮度為準,同時應避免陽光直射鏡頭,形成灰霧。剪影則舍棄了主體細致末節的表現,著重物體輪廓姿態的傳神和寫意,拍攝時應以天空亮度為準曝光,使天空保持一定層次。同樣,以寫意色彩較濃的頂光和底光易使主體夸張變形,因而在紀實畫面中少用。而陰雨下雪天常見的泛光(散射光)對拍攝畫面造型不利,因而要選擇色調的搭配,盡量用暗的門窗、樹木作前景,突破光線的灰平,獲得一定的空間感。在表現雨雪形象時,最好選擇側逆光拍攝,同時應注意背景要暗,主體色調深些,才能襯托出雨雪亮的線條。另外,利用屋檐的滴水,窗上的雨珠作前景,也可加強雨水的氣氛。在布光時,女性的肖像照明最好避免任何形式的垂直光或邊緣光,男性的輪廓光應弱于女性,尤其是對于頭發稀少的人更應如此人們常說“畫留三分空,生氣隨之發”。在構建電視畫面時,也應隨時注意留足畫面應有的朝向空間(鼻前空間)、頂上空間。由于技術和制造上的原因,攝像機上的尋像器、機房中的監視器和觀眾家里的電視接收機都存在著520%的視屏差距,這就更要求電視攝像者在經營畫面空間時要留足恰當的空間,以避免觀眾沒能看到該看到的部分或看到了不該看到的部分。另外在結構電視畫面時,應嚴格保持畫面中的線條“橫平豎直”,合理布置好主體與陪體的關系,使它們構成畫內情節。一般情況下,應按照德國美學家德魯夫.西爾遜發現的黃金分割律或進而演化成的九宮格去擺放主體。而在一些藝術性節目和不宜正面出現的畫面中還應使用虛化和非正常視角拍攝,以維護節目的藝術品位和突出主體。在拍攝多個合成畫面和字幕疊加畫面時還應考慮到畫面、字幕合成后的構圖效果,也就是運籌、設計畫面于拍攝之前。對于新聞性和紀實性節目,不適合用遮幅式構圖,因為它使畫面一開始就從形式上有了某種創作表現性,從而失去了客觀紀錄的真實感。為加強畫面的空間感,可以注重畫面前景的配置,用背景來交代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時代氣氛,加深觀眾對主體的理解。有時為了簡化背景,可用黑絲絨作背景,構造“無背景”的深遠感。一般情況下,暗的主體應襯在亮的背景上,亮的主體應襯在暗的背景上,以便于主體從背景上摳出來。為防止濫用變焦鏡頭,一般在說不清楚為什么用運動鏡頭時,都不要用推、公司宣傳片拍攝拉、搖、移、甩等運動鏡頭,多用機位、光軸、焦距“三不變”的固定鏡頭,因為運動鏡頭帶有很強的感情色彩。比如推鏡頭大多表示一種強調;拉鏡頭一般在于交代主體所在環境;搖鏡頭多用于交代被攝體之間的關系;移鏡頭更多的在于一種展示和參與;而甩和升降等技法更多的是為了營造一種氣勢,實現場面的調度和時空的轉換。在迫不得已要運用這些主觀性很強的運動鏡頭時,一定要根據表現主題的快慢節奏,本著平、穩、勻、準的原則使用。更為重要的是要特別注意運動鏡頭起始畫面的構圖和穩定。因為起幅與落幅畫面是運動鏡頭的“重音”所在。起幅猶豫不決或落幅后仍在修正構圖都是失敗的,因為它會給觀眾一種含糊其詞和模棱兩可的印象,從而減弱了節目的表現力古代畫論說“遠取其勢”因此,結構遠景畫面,要從大處著眼,注意整體氣勢,處理好大自然本身的線條。全景則以表現某個被攝對象的全貌和它所處的環境為目的,一般用來交待事件發生的環境及主體與周圍環境的關系。中景常常以動作情節取勝,環境降到次要地位,如果是靜的物體,也總以該對象中最有趣味、最引人注意的部分為表現主體。比如:主持人的面部表情。近景主要用以突出人物的神情或物體的細膩質感。“近取其神”、“近取其質”都說明了近景表現的特點。用近景拍攝物體時要運用好光線,表現好物體的紋理、質地。人物近景,面部表情是畫面的主要內容,眼睛成了畫面的中心部分,所以近景人物要處理好眼神光,以眼傳神。特寫則較近景更進一步,把對象的某一局部充滿畫面,從細微處來揭示對象的內部特征。較之近景,特寫更重視揭示內在的動感,通過細微之處看本質,拍攝特寫成功的關鍵在于獨具慧眼的觀察力,能抓取一些值得特寫的局部,以打開觀眾窺見事物內在的窗戶。現在,航空攝像已經能獲得相當清晰、完美的畫面,使遠景更為壯觀。近攝鏡、長焦鏡和顯微攝像使特寫越來越精微,使觀眾觀察微相世界的奧秘變得越來越容易實驗表明:不同的色調具有不同的意景。黑白畫面和棕色調有一種歷史和懷舊感。黑、白、灰對光線呈現均等地吸收或反射,它們只有亮度的不同,沒有色別的變化,與其他色彩容易取得和諧。在表現秋收的景象時,可用黃色作為主調,公司宣傳片拍攝在表現春日生機時,可用綠色作為主調,表現大海以藍色作為主調。用暖色調表現節日氣氛,用紅色表示熱烈、溫暖,用綠色表示生機、和平,藍色表示遼闊深遠,白色表示潔凈、當下價值投機的最佳標的純潔,都是拍攝者多次摸索總結的結果。我們知道:“萬綠叢中一點紅”是色彩搭配中的經典例子。同樣,在電視攝像中,色塊要有大小、輕重、主次之分,用色要盡量單純、簡潔,感受七大產業綠色發展的閩北脈動!色彩的布置要防止零亂,沒有主色塊,掩沒主體形象,分散觀眾注意力的現象。當然,藝無定法,有時為了表現的需要,也可故意讓畫面偏色,達到某種需要的藝術效果。例如在3200K的光線中用5600K的濾色片拍攝,達到溫暖黃紅的效果;在5600K的光線中用3200K的濾色片拍攝,影視視頻制作可造成陰冷深藍的畫面等等視畫面角度(方向)上的變化,是指在與被攝體高度與距離不變的情況下,圍繞被攝體四周來選擇拍攝點的情況。由于方向的變化,主體的輪廓形式,主體和背景的關系都會在畫面上發生顯著變化。一般說來,正面角度容易顯示出莊重、英軍艦挑釁解放軍引沖突 僥幸逃回國拍電影卻被,威嚴、靜穆的氣氛,有利于人物與觀眾面對面地交流,具有親切感。而側面方向,特別是與拍攝對象成900角的正側方向,是表現運動感最有力,最容易獲得成功的追隨拍攝角度。同樣,斜側方向拍攝能使被攝體本身的橫線,在畫面上變為與邊緣相交的斜線,物體會產生明顯的形體透視變化,使畫面活潑生動,有利于表現縱深的空間和立體感,而以背面方向的角度拍攝人物,大多不重視人物的面部神情和細微動作,常常以姿態作為重要的形象語言。在變換鏡頭角度時,還應考慮畫面組接的軸線問題,盡量在被攝主體的180范圍一側拍攝,做到機位變換不越軸線在電視畫面中決定景別變化的因素有攝像機與被攝體之間實際距離、鏡頭視角(廣角、標準、長焦)和被攝體畫面縱向空間位置三方面的變化。實際上,畫面景別的變化是觀眾與觀看景物之間距離的變化以及觀眾看景物時視角的變化(人眼視線注意力集中或分散的變化)。有時為了拍攝人們無法靠近的物體可將鏡頭推成特寫,用長焦鏡頭去有效地壓縮物體與鏡頭間的縱深距離,雖然這樣會產生對縱向運動物體表現動感削弱、肩扛不易穩定和色彩還原不飽和等現象,但它不失為在此情況下縮短被攝物與鏡頭距離的有效手段。同時它也是人物采訪和特寫畫面中實現虛實對比的有力手段,它既可以使主體有效地從虛化的背景中摳出來,也可以實現虛化前景,凸現主體的目的。當然,假如被攝體可以接近,我們最好還是將鏡頭拉成廣角,用廣角鏡頭靠近被攝體拍攝,倘若同時要拍攝向前縮短視距的移動鏡頭,用此種廣角鏡頭肯定效果最好。因為廣角鏡頭具有肩扛時畫面容易穩定、清晰,色彩還原好,對橫向運動物體表現動感弱,對縱向運動物體表現動感強的特點。但同時也應注意它對近距離人物易產生夸張變形的效果在電視拍攝中,一般有平視、仰視和俯視三種不同高度的拍攝方法,即攝像機鏡頭平于、低于和高于人物主體的機位。實踐表明:平視具有紀實和敘述的功能。仰拍和俯拍含有較濃的變形和寫意色彩。平拍,有一種強調上下對稱,平淡紀實的特點。仰拍能將向上伸展的景物在畫面上下展開,有利于強調對象的高度。仰拍人物容易顯示出一種高昂向上的精神面貌,還包含著對人物的仰慕之情。但要注意的是:用短焦距鏡頭近距離仰拍,人物容易變形。俯拍則有利于表現地面景物的層次、數量、地理位置及盛大場面,給人以深遠、遼闊的感受。用俯拍角度拍攝,具有如實交待地理位置、物體數量和遠近距離的特點,畫面常常飽滿、嚴謹實在,較之仰拍來說,俯拍重在寫實,仰拍重在寫意。俯拍不宜于表現人物的神情與人物之間細致的感情交流,在拍攝近景人物或以人物感情交流為主的中、近景畫面時,不應隨便使用俯角度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