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滴滴以縮影的形式發布了一部安全宣傳片。雖然影片中的故事是虛構的,但它的懸念和刺激的氛圍引起了很多網民的討論。今天,滴滴首席旅游安全官侯靜蕾回應道,滴滴為什么要做出這樣一種劍走偏見--在駕駛安全教育方面的嘗試。
在縮影膠片中,總體情節是滴滴司機在晚上12點后仍在接到訂單。他打哈欠好幾天,甚至有幻覺。他和一位坐在一輛不存在的汽車后座上的女人交談,讓副駕駛座位上的乘客感到莫名其妙的恐懼。視頻發布后,我們得到了很多鼓勵,一些人提出了問題。侯靜蕾解釋說,滴滴希望以這種方式發出警告,并進一步在司機心中植入安全駕駛的概念。
就像電影里的情節一樣,當疲勞駕駛警告系統識別司機疲勞時,滴滴會發短信給司機緊急聯系,讓司機的家人和朋友成為安全使者,引導司機休息,滴滴還會通過語音廣播提醒和照顧司機。
疲勞駕駛是嚴重城市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防治疲勞也是行業中的一個超級難題。疲勞不僅與工作時間有關,還與駕駛員的工作和休息習慣、身體狀況甚至空氣溫度、氣壓等因素有關。由于疲勞駕駛的復雜性、隱蔽性和變異性,該行業仍然缺乏科學有效的監測手段和專業測量工具,通常以駕駛時間為主要標準來界定疲勞駕駛。
侯靜蕾說,滴滴叫車司機抗疲勞駕駛規則現在已經涵蓋了滴滴所有叫車司機,包括短期戰略和長期戰略。其中,短期策略要求所有滴滴網打車司機都需要離線20分鐘,如果服務總時間(從司機收到訂單到訂單結束)滿4小時,一次性休息時間不到20分鐘,他們才能再次接下訂單。長期策略要求司機在到達一定的收費時間(從乘客開始到結賬結束)后,根據不同業務的特點,休息6小時。
侯靜蕾透露,在滴滴,由于疲勞駕駛的觸發,平均有6000名司機被迫停駛至少6個小時,170000多名司機被迫至少離線20分鐘。然而,僅僅憑駕駛時間來判斷疲勞是不準確的:例如,一名司機連續開車不到4個小時,但他前一天熬夜很晚,身體已經極度疲勞;例如,身體、睡眠質量和情緒所造成的疲勞和昏昏欲睡是無法監測和警告的。
為此,滴滴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構建了一個疲勞駕駛預警系統,該系統安裝在安全車輛智能硬件(Orange Vision)中,實時分析和識別駕駛員的疲勞狀態。在駕駛員進入疲勞狀態之前,通過語音提醒駕駛員注意駕駛通風,及時休息,避免疲勞駕駛。當司機連續兩次被識別為疲勞特征時,它將被迫離開線路。
新民晚報記者金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