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動鏡頭使用知識隨想隨說5 這個手動光圈有兩種控制方法,一種是前置的,有些老鏡頭設計時就是前置光圈,種完以后,最好還是保持這種設計。如果實在不行,就換成后置的,公司宣傳片拍攝用尼康AF50/1.8D的光圈環來代替原光圈,當然刻度什么的全不準確了優點:雖然不能實現全自動,但畢竟自動鏡頭中最為重要的自動對焦可以完成,大大加快了攝影時的拍攝速度不足:當然指的還是光圈不能實現自動,尤其當使用小光圈時,比如光圈達到F8以后,因為通光孔徑變小,取景器變暗,自動對焦也變得遲疑起來,甚至失靈遺憾:畢竟還是要考慮到子鏡鏡心的直徑問題,還是有很多鏡頭種不進去。受到的限制很多,得進行少數的選擇才行再有一點就是有些鏡頭種完以后,攝影器材防潮利器思銳防潮柜,專家在線如何科學的給0,是后置光圈,用尼康Af50/1.8D的光圈環來代替原光圈環,這里面有這樣兩個突出的問題:其一是,尼康鏡頭卡口方向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卡口相機系統都是反向的,因此其光圈環也是反向的,就是說尼康的最大光圈位置卻是別的系統中小光圈位置,反過來也是。當然這一點不是很重要,我們完全可以不看刻度,但第二點就是,尼康從最大光圈到最小光圈轉動一個角度,種的鏡頭的最大光圈到最小光圈也是需要轉動一個角度,如果子鏡光圈從最大光圈轉到最小光圈的角度比尼康AF50/1.8D從小大光圈轉到最小光圈的角度要小的話,問題并不大,我們只要把光圈環轉動到某個位置時里面加上螺絲釘鎖定就可以了。但如果反之,子鏡角度要大,尼康轉動的角度要小時,則種完后的鏡頭要么最大光圈開不到最大,要么最小光圈收不到最小,比如上面這個例子中的鏡頭,其最小光圈就不能收回,大約只能收到F5.6左右,雖然一般情況也也算夠用了,但畢竟太遺憾建議:最好人像焦段采用這種種鏡方法,理由是,人像鏡頭是經常用來拍人像的,MT是活的,不像對著靜物,我們可以好長時間去慢慢對焦。并且對焦時間過久時,MT也會顯得不自然,攝影師心里也變得焦急。所以建議人像焦距,比如70 135之間的焦段這種改裝方法最為適宜。一般說來廣角鏡頭不必這樣來玩,因為廣角主要是來拍風光的,而風光攝影一是可以慢慢對焦,不太受時間限制,二是廣角鏡頭都有著很大的景深,還有我們也是常常使用到光圈F8左右來拍攝風光,對焦到3米外就全是超焦距范圍了,想不清楚都辦不到,因此種成自動頭實在沒有意思,這種種法反而因為收到光圈8以上時自動對焦又失靈,所以其意義就幾乎沒有了很多人以為改裝的鏡頭是尼康的AI口,其實是一種誤解,尼康的AI與AIS雖然都是手動鏡頭卡口,但卻可以做到全開光圈取景對焦的,而改裝的鏡頭做不到這一點,因此改裝成的只是尼康的最為原始的F口。尼康的原始卡口是F口,因此日本代工的尼康口的蔡司鏡頭名叫“ZF”,其中的Z代表Zeiss,而F代表尼康的原始卡口而這種原始的F口其實就是只能卡進尼康相機中,無限遠正常合焦,在使用時卻因為收縮光圈取景對焦,拍攝佳作有什么秘訣 掌握拍攝佳作要訣!有很多不便的,因此,有一種改法就是改成尼康的AI卡口此種改法的先決條件是用尼康的AI或AIS老鏡頭做母鏡,依然走的還是種鏡這條路優點:能最大光圈取景對焦,取景器一直非常明亮,當使用A檔拍照時會顯得非常方便不足:費用較高,并且也存在母鏡與子徑直徑是不是相當的問題,如果子鏡鏡組的直徑比尼康AIS鏡頭的內徑還粗的話,就沒有戲了建議:我個人認為,還是參數匹配采用這種種鏡方法為好,比如用尼康AIS50/1.4D的鏡頭種進康泰時50/1.4或東蔡PB口的50/1.4,這樣光圈葉片匹配得最佳,使用時曝光也會非常正常,相反如果焦段不匹配,或者最大光圈不匹配,使用時還得換算,再用曝光補償進行加減,反而不及收光圈使用來得好比如有一只135/2.8的鏡頭通過各種手段終于能種到尼康AIS50/1.4鏡頭中去了,卻存在著這樣三個問題:問題之一:雖然使用各檔光圈拍照時都能最大光圈來取景,對焦也能保證準確,但曝光卻是個非常大的問題,原來的尼康光圈刻度現在肯定是不能匹配了,完全沒有了意義,并且相機提供的測光也是錯誤的,相反收縮光圈測光反而是相當準確的。與其這樣改還不及收光圈為正確問題之二:原來鏡頭是標頭,子鏡卻是長焦,公司宣傳片拍攝長焦需要更多的對焦行程,而標頭的對焦環轉到頭行程也非常有限,導致種完的鏡頭最近對焦距離大打折扣,經常是兩米多才是最近對焦距離,實在是不太好用問題之三:頭重腳輕,很脆弱的鏡身卻承擔著很重的鏡心,其強度很難保證,即使種好時使用沒有問題,但估計使用也不會很長久。因為長焦鏡頭匹配的也必須是長焦鏡筒才是,比如把LOMO150/2.3鏡頭種到尼康AIS50/1.4中就會很難使用,因為這鏡頭太重了,而50/1.4很薄的“外衣”很快就承擔不起,對焦時會變得很澀上圖中的就是Rollei雙反相機的攝影鏡頭種到小號調焦筒中來使用的,而且因為現在市售的調焦筒多數都極力開發其伸縮空間,因此種完以后的鏡頭反而因為對焦行程大而顯得非常好用,這真是一種不錯的玩法,雖然上面沒有對焦距離的刻度,但實際上鏡頭使用上那個對焦刻度對于我們實在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我們調整鏡頭時并不看處在什么距離上,只要合焦就OK優點:顯而易見,使不能玩的鏡頭可以玩了,沒有對焦系統的鏡頭完全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而實現調焦控制,就算是能玩的鏡頭有時加上調焦桶以后也會變得更好玩,因為近攝的距離大大拉近,對于喜歡玩微距的朋友是一個福音不足:有些產品的對焦手感還不是很好,里面采用的潤滑油并不是光學阻尼脂或潤滑脂,依然是老式黃干油,到冬天對焦并得很滯,最好采用銅鋁結構,網上熱賣的標著“全銅”其實是不實的話,因為真的是全銅的話,其對焦并不好用,還不及“全鋁”對焦手感好,最好的搭配是一半鋁一半銅,我拆開看過,所謂的全銅確實是一半銅(外鏡筒)一半鋁(內鏡筒),所以這樣的調焦筒手感還真的挺不錯的遺憾:沒有什么可遺憾的,只是沒有標定刻度,其實沒辦法標,因為賣鏡筒的人也不知道你會用到什么鏡頭上,而焦距不同的鏡頭其距離刻度是不同的,所以也不算什么遺憾,網絡文化背后所隱藏的新生代訴求再說使用鏡頭的人實在也不用去看什么刻度的建議:老式鏡頭中有不少成像很優秀的,但其對焦系統早年并不科學,有很多電影鏡頭對焦系統也是,采用雙槽的T型螺紋來代替快進螺紋,快進目的是達到了,但手感很差,還有的鏡頭對焦時前邊的鏡筒也跟著轉動,尤其前置光圈的鏡頭——例如RF口的純銅版本的Carl Zeiss Jena 135/4鏡頭,成像極其優秀,但對焦系統極其垃圾,強烈建議購進純白色的那種調焦筒來種鏡,就會變得非常完美,企業宣傳片制作且大大延展了最近對焦距離,真是不錯的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