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平面設計師的另一面致國務院國徽擬圖說明書1謹按西國國徽,由來甚久,其勾萌在個人,而曼衍以賅一國。昔者希臘武人,蒙盾赴戰,自擇所好,作繪于盾,以示區別。降至羅馬,相承不絕。迨十字軍2興,聚列國之士而成師,懼其雜糅不可辨析,則各以一隊長官之盾徽為識,由此張大,用于一家,更進而用于一族,更進而用于一國。故權輿之象,東北滿族人妙趣橫生的過年,率為名氏,表個人也;或為十字,重宗教也。及為國徽,亦依史實,因是仍多十字,或摹盾形,復作袞冕旗幟之屬,以為藻飾。雖有新造之國,初制徽識,每不能出其環中,蓋文獻限之矣。今中華民國,已定嘉禾為國徽,而圖象簡質,宜求輔佐,俾足以方駕他徽,無慮樸素。惟歷史殊特,異乎歐西,彼所尚者,此不能用。自應遠據前史,更立新圖,鎬有本柢,庶幾有當。考諸載籍,源之古者,莫如龍。然已橫受抵排,不容作繪。更思其次,則有十二章3。上見于《書》,其源亦遠。漢唐以來,說經者曰:日月星辰,取其照臨也;山,取其鎮也;龍,取其變也;華蟲,取其文也;宗彝,取其孝也;藻,取其潔也;火,取其明也;粉米,取其養也;黼,取其斷也;黻,取其辨也4。美德之最,莫不賅備。今即從其說,相度其宜,會合錯綜,擬為中華民國徽識。作繪之法,為嘉禾在于中,是為中心。嘉禾之狀,取諸漢“五瑞圖”石刻5。干者,所以擬盾也。干后為黼,影視視頻制作上綴粉米。黼上為日,其下為山。然因山作真形,慮無所置,則結縷成篆文,而以黻充其隙際。黼之左右,為龍與華蟲,各持宗彝。龍復有火麗其身,月屬于角。華蟲則其咮銜藻,其首戴星。凡此造作改為,皆所以求合度而圖調和。國徽大體,似已略具。(如下圖)復作五穗嘉禾簡徽一枚,(圖略)于不求繁縟時用之。又曲線式雙穗嘉禾簡徽一枚,(圖略)于箋紙之屬用之。倘更得深于繪事者,別施釆色,令其象更美且優,則庶幾可以表華國之令德,而弘施于天下已。未署名。原為句讀魯迅1912年8月28日日記載:“與稻孫、季市同擬國徽告成,以交范總長。”這篇說明文字當寫于此時或稍前。據當事人錢稻孫說,國徽圖系他所繪,說明書為魯迅所寫(1961年5月17日至19日在魯迅博物館談話),按范總長,指范源濂(1877—1928),字靜生,湖南湘陰人,教育家。時任教育總長2十宇軍公元十一至十三世紀英、法、德等國封建君主聯合各國大主教勢刀以收復邪路撒冷圣地的名義,對東部地中海沿岸伊斯蘭國家和地區發動了八次大規模遠征,因從征者皆以紅十字縫于衣服右肩為標志,故名3十二章古天于的冕服制度。見《尚書益稷》:“日、月、星辰、嚴介和為什么會輸,山、龍、華蟲,作會(繪);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緯繡。”唐孔穎達疏:“此經所云凡十二章。日也,月也,星也,山也,龍也,華蟲也,六者畫以作繪,企業宣傳片制作施于衣也;宗彝也,公司宣傳片拍攝藻也,火也,粉米也,黼也,黻也,此六者紋以為繡,施之于裳也。……《周禮司服》之注具引此文,乃云:此古天子冕服十二章也。”按:華蟲,即雉;宗彝,宗廟供奉用的酒器;藻,網綜 中國有嘻哈為何爆紅水草有文者;粉米,白米。指白色米形繡文。黼、黻均為古代禮服上的繡文。黼為黑白相次,作斧形,刃白身黑;黻為黑青相次,作亞形4漢唐以來說經者的這段話,見宋代蔡沈撰《書經集傳》卷一“益稷”篇:“日月星辰,取其照臨也;山,取其鎮也;龍,取其變也;華蟲,雉,取其文也;……宗彝,虎雌,取其孝也;藻水草,取其潔也;火,取其明也;粉米,白米,取其養也;黼若斧形,取其斷也;黻為兩己相背,取其辨也5漢“五瑞圖”石刻即“李翕黽池五瑞圖”,東漢摩崖刻石,靈帝建寧四年(171)刻,在今甘肅成縣。刻有黃龍、白鹿、木連理、嘉禾、甘露五種圖像,以頌揚武都太守李翕修道利民致呈祥瑞事參考資料:《魯迅與書籍裝幀》,上海魯迅紀念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