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之心在臺灣的政治人物中,對臺兒莊傾情最深、與大陸交往最密切的,莫過于郁慕明郁慕明1940年出生在上海崇明島,祖上是從山東沿大運河遷徙到南方的。他只知道祖上的堂號,卻不知道祖籍在山東的具體位置。2008年10月,他首次到臺兒莊時,臺兒莊舊城拆遷已近尾聲,到處一片廢墟,古城重建工程還是一張平面圖紙。聽說臺兒莊歷史上曾有“郁半街”,遂萌生尋根之念。當他踏進清真寺,走到寺內兩棵古樹之下時,突然產生一種奇怪的感覺。這種感覺說不清、道不明,強烈沖擊著他的內心。聽說這個清真寺所在地過去就是郁家花園時,他怦然心動,非常驚訝,急切地打聽起郁家的歷史臺兒莊的郁氏祖居安徽,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始祖郁桐先是遷到江蘇邳州,二世祖郁誠言到臺兒莊經商定居,可惜英年早逝。其妻楊氏能持家善理財,帶大3個孩子,怎樣拍一部超級英雄電影。個個成才。隨著運河漕運的發展,從個體戶發展成龐大的家業,特別是大兒子郁守然,還在京城做官,官至國子監丞,成就了臺兒莊郁氏家族的輝煌三世祖郁守然蒙冤犯死罪后,殃及家族四處避難,郁家勢力凋零。后來,郁守然的冤案得到平反,郁家才又開始恢復元氣。傳到五世祖郁仁澍時,家道得以振興。郁仁澍知書達禮,富甲一方,曾被朝廷列為候補知縣。不料,長子與媳婦鬧矛盾,媳婦一氣之下,自縊身亡。其媳婦娘家人仗著與王爺沾親帶故,將自殺誣成謀殺,一紙狀書告到朝廷。皇上盛怒,將郁家列為朝廷重犯。為逃避滅頂之災,郁家又四處逃散,隱姓埋名,直到風波過后,羅布淖爾快樂之旅。郁家后人才陸續遷回。三世祖和五世祖的兩番磨難,致使臺兒莊郁氏家譜中六世失考3支,七世失考4支郁慕明倒吸一口冷氣:這段歷史,怎么與父親告訴他的祖上傳聞如此相似!難道,臺兒莊就是自己孜孜以求的根?向來沉著穩重、處變不驚的郁慕明,頓時百感交集,一時難以控制自己的情感,淚花紛飛。雖然一時無法確認,但在冥冥之中,他把自己的命運與臺兒莊緊緊聯系在了一起后來,經過臺灣女作家郁馥馨的反復求證得知,公司宣傳片拍攝郁慕明祖上的堂號,先是緣自肥城,后來到了臺兒莊,再從臺兒莊沿運河南下2011年5月13日,“戰爭與和平——兩岸抗戰文學論壇”開幕式暨郁家碼頭揭碑活動在臺兒莊舉行。郁慕明為郁家碼頭紀念碑揭碑,紀念碑的背面,是他撰寫的碑文:“……既睹運河古城之重建,堪稱偉業;復喜陸臺交流之再啟,可謂盛事。斑斑舊跡,切切鄉音。今茲重游,會郁家碼頭之重現,不勝欣喜。人不忘家,性之本也。” 揭碑儀式上,郁慕明感慨不已:“2008年我第一次來時,看到的臺兒莊古城是平面的,現在變成了立體的,古色古香,有一種歷史的感受。” 他接著說:“臺兒莊能夠成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源于當年的那場戰役。1938年的臺兒莊大戰,成為八年抗戰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凝聚了中華民族的信心和力量。今天的臺兒莊作為兩岸交流基地,相信能夠成為中華民族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就像當年臺兒莊大戰勝利一樣,對此我內心充滿了信心。通過臺兒莊古城,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一個歷史的片段,而是一個民族未來的發展。中華民族曾經創造過和正在創造著輝煌,在苦難年代也有過非常了不起的經歷。臺兒莊不僅是一個古城、名城,還是一個文明城、文化城。兩岸同胞來到這里,既能夠看到中華傳統文化,又能夠了解過去那段歷史,相信它一定會成為一座國際性、現代化的文明城。” 2013年6月8日,“心手相連共筑中華夢”兩岸和平文化論壇在臺兒莊古城舉行,郁慕明應邀出席,這是他第四次蒞臨臺兒莊。他在會上說:“臺兒莊過去有過繁盛和毀于戰爭的歷史,戰爭過后幾十年,棗莊市把它重建起來。這塊土地昭示我們,63揭電商低價電影票背后野心應該追求和平的未來。中華文化一向都是以和為貴,中華文化所講究的是和合,能夠和平的和,也就能夠導向團結、合作的合。”他回憶從2008年以來,多次參訪臺兒莊的感受,深切地表達了對兩岸和平的期盼,希望臺兒莊進一步做好古城遺跡的保護、傳承工作,把臺兒莊建設成世界關注的古城,成為很多年輕人有深刻印象的地方我也應邀參加這次論壇,席間與郁慕明相識。因素來對他拳拳愛國之情敬重有加,我萌生一個念頭:與他深談一次,圍繞他的家世、臺兒莊重建、兩岸關系以及新黨、國民黨、民進黨等話題,做一番深入交流。當我提出這個要求時,他欣然應允當天晚上,郁慕明謝絕一切訪客,閉門與我暢談至深夜。我提前做了準備,錄下我倆的對話。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讓我倆成為莫逆之交,后來多有聯系此番長談,我被郁慕明身上浩然正氣所感染,征得他的同意后,我將兩人的對話精心整理出來張德修顯得十分吃驚:“什么,發兩個版?兩岸問題是高度敏感的話題,連我們長期從事對臺報道的記者都深感棘手,你從來沒有接觸過,能把握好分寸嗎?不要說發兩個版,連發千把字都很困難。可以說,我對臺灣情況很熟悉,分寸把握上應該沒有問題。國臺辦剛才答復說,對稿子很滿意,尺度把握得相當好,沒有任何修改意見,可以全文刊發!” 2013年6月19日和2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連續兩天,在第三版開設“本報獨家專訪”整版專欄,以“和平是基礎,發展是過程,統一是目的——對話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為題,分上、下篇全文刊登我與郁慕明的對話事后,有同事不解地問我:“你從未涉及過對臺報道,為什么對兩岸關系這么熟悉,尺度把握得這么精當,一出手就一鳴驚人?” 美國哈佛大學有一句著名的校訓:時刻準備著,當機會來臨時,你就成功了以下,是我與郁慕明對話的全文。通過這些對話,可以看到一位愛國者的拳拳之心和肺腑之言,也可以觀察到海峽兩岸關系的現狀和臺灣的政治生態他因父親一句話,陰差陽錯到臺灣,一輩子與臺灣結下不解之緣;他不畏權貴,在國民黨十三全會上慷慨陳詞3分鐘,被列為非主流派,從此遭到李登輝打壓,最后不得不與國民黨分道揚鑣;他從不掩飾自己的政治主張,是臺灣政黨領袖中第一個在公開場合主張兩岸必須和平統一的人,被大陸民眾譽為是臺灣“最具中國心的中國人”;他長期以來奔走于兩岸之間,為兩岸的交流合作與和平發展不辭辛勞;他渴望中國統一強大、渴望中華民族振興的愛國情懷,贏得了大陸民眾的廣泛贊譽和充分尊重。他就是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6月8日,“心手相連共筑中華夢”兩岸和平文化論壇在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古城舉行,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應邀出席。會議期間,本報記者對郁慕明主席做了3個多小時的獨家采訪,圍繞海峽兩岸等話題深入交流。中國約有3000萬抑郁癥患者 8成未接受規范治療,在與郁慕明的交談中,記者感受到了一股直沖霄漢的浩然正氣,感受到了兩岸和平統一的強大力量徐錦庚:我了解到一個有趣的背景:您1940年7月19日出生于上海一個富有的藥商家庭,1948年,您父親到臺灣參加一個博覽會,本來是要帶二兒子同行,卻因為臨出門時兒子的書包還未收拾好,教子甚嚴的郁老先生一氣之下改帶作為小兒子的您赴臺。結果,蔣介石集團隨即敗退臺灣,你們父子只得在臺灣待了下來,誰知這一待就待到了現在。為此,您常常感慨地說,您到臺灣“真是陰差陽錯”是這么回事嗎?能否介紹一下您的家史?我很好奇,您其他家人現在的情況怎樣?郁慕明:我家應該不只是藥商,包括銀行、紡織、電氣等產業的投入都有。祖父和父親都是單傳,所以長輩們抱孫心切,希望多子多孫,沒想到12個姐妹幾乎是排隊出來,我是最小一個,排行第十七。目前還有11位,影視視頻制作上下4代超過180位抗戰勝利,臺灣光復,急需生活用品,舉辦國貨博覽會,我父親決定去臺投資,帶我祖母坐飛機去,讓我排行第十一的姐姐、第十五的哥哥和公司職員坐船去。出發前一天,我父親問哥哥,書包整理好沒有?他說沒有,父親說,那你不用去了,換老幺去。就是這樣一句話,我們全家分隔了42年才又相聚我要強調的是,從我上面說的親身經歷,證明兩岸之間早年的空中、海上交通就是直航,而且不用辦什么簽證,我就可以取代我哥哥上船去臺灣,公司宣傳片拍攝因為這是一國的國內航線!我們留在臺灣后20年,我母親才以僑眷身份經香港到臺北會面。我則是1990年回上海,相隔了4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