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站與原子彈在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鬧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我不止一次被媒體在采訪中問到同一個問題:為何在書店找不到關于核泄漏、核輻射等方面的科普書?當然隨后許多出版社馬上就炮制出了一大批這方面的“急就章”書籍,但在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之前,我也沒有注意過這個問題——也許這個問題一直沒有人注意過當時我對媒體的回答是:這和我們對科普的認識誤區直接有關。我們多年來把科普看作一種歌頌科學技術的活動,在傳統的科普理念中,科學技術可能帶來的任何危害和負面作用,都被排除在科普內容之外。例如有關核電科普,總是強調核電的“高效”和“清潔”,網絡廣告的個性要素分析論文,企業宣傳片制作以及現代核電站是如何“安全”。但對核電站可能的危害則幾乎總是絕口不提。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事故通常被認為是“環保”的話題,而不是科普的題中應有之義核電的“高效”,到現在為止似乎尚無問題,但“清潔”就很成問題。我們不能僅僅因為核電站不冒出火電廠煙囪通常要冒出的煙——現在還有更時髦的說法是碳排放——就斷定核電站更清潔一座核電站只要一開始運行,即使是完全正常的運行狀態,也不可避免地會有核輻射散布出來。核輻射無聲無色無味,殺人傷人于無形,怎么能說是“清潔”的呢?當然,核電專家會向我們保證說,核電站在設計上有多重保障,即使有核輻射,也足以確保這些輻射是“微量”的,不會對人體有任何傷害但更大的問題是,一旦發生了福島核電站這樣的泄漏事故,輻射污染全面進入土壤、如何解讀央視播放V字仇殺隊!空氣和海水,還談什么“清潔”呢?換句話說,核電站對環境的潛在的污染可能性,遠遠大于火電廠的那些煙塵排放在我們地球上,核電站重大事故至少已經發生了三起: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三里島核電站事故、福島核電站事故。小的事故就更多了,只是外界不曾注意而已。原子彈當然在核試驗中爆炸過多枚了,真正用于戰爭而投放的則有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爆炸的兩枚。但上述爆炸當然都不是事故,因為都是在受控狀態下進行的那我們可不可以說:世界上的核電站至少已經發生過三起重大事故,而全世界的原子彈還沒有發生過重大事故,因而,核電站比原子彈更危險?也許有人會爭辯說:誰敢保證原子彈沒有發生過事故?即使發生了事故,軍方也一定會全力將其掩蓋起來。但電力公司也同樣有掩蓋核電站事故的動機,而原子彈如果真的出了重大事故,恐怕誰也沒有能力面對無孔不入的西方媒體長期將其掩蓋這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核電站是要“運行”的,它要持續進行核反應,而投放爆炸之前的原子彈,并不處在“運行”狀態中在福島核電站事故之后,有一個已經去世15年的日本人平井憲夫,重新被世人關注。因為他的遺作《核電員工最后遺言》早已預言了福島核電站今天的命運——事實上現在的事態比他的預言更為惡化平井憲夫是核電技師,生前參加過日本多座核電站的建設(包括福島核電站),后來因為長期遭受核輻射罹患癌癥,遂成為廢除核電運動的積極分子,58歲時去世。他的《核電員工最后遺言》的最大價值,在于提供了來自核電建設和運行第一線的真實情況報告——這些情況與公眾常見的“核電科普”以及核電專家的安全承諾大相徑庭!平井憲夫書中最重要的貢獻,是指出了如下事實:核電專家在紙面上設計出來的“絕對安全”的核電站方案,實際上是無法在施工和運行中實現的——因為人在核輻射環境中,生理和心理都使他無法正常工作。所以核電站無論設計多么合理,理論上多么安全可靠,在實際施工和維護時總是難以絕對保證質量。而設計核電站的人,當然不是那些在現場核輻射環境中施工或檢修的工人平井在書中舉過一個例子:有一次運行中的核電機組一根位于高輻射區的螺栓松了,為了擰緊這根螺栓,不得不安排了30個工人,輪番沖上前去,每人只能工作幾秒鐘,有人甚至扳手還沒拿到時間就到了。結果為了將這根螺栓擰緊三圈,動用了160人次,費用高達400萬日元平井告訴讀者,核電站總是將每年一度的檢修維護安排在冬季,為的是可以招募農閑時的農民或漁民充當臨時工,因為電力公司的員工們誰也不愿意去核輻射環境中工作核電就是這樣一種要求工人定期在核輻射環境中工作,而且還會使周邊居民長期在核輻射環境中生活的工業。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反人道的工業核電站的另一個致命問題,是它運行中所產生的放射性核廢料。一生的修行 國外頂級攝影師的成長心路歷程。世界各國都為此事大傷腦筋,至今也沒有妥善的解決辦法。在這樣因循茍且的狀態中,核廢料繼續分分秒秒在產生出來,堆積起來。日本的辦法,起先是將核廢料裝入鐵桶,直接丟進大海(想想日本的漁業吧),后來決定在青森縣建立“核燃基地”,計劃在那里堆放300萬桶核廢料,影視視頻制作并持續管理300年。美國則計劃在尤卡山的地下隧道存放77000噸高放射性核廢料,但不幸的是他們現有的核廢料已經足以填滿尤卡山。而以核電產生的廢料放射性钚239為例,它的半衰期長達24000年,持續管理300年又有什么用呢?核電站還有一個非常怪誕的問題——如果說世界上竟有一種只能開工運行卻無法關閉停產的工廠的話,那大概就是核電廠了。因為核電廠的核反應堆只要一開始運行,這個持續高熱的放射性怪物就如中國民諺所說的“請神容易送神難”——停產、封堆、冷卻等等,都需要持續花費極高的成本。例如,此次出事的福島核電站一號機組,據平井憲夫披露,原本計劃運行10年就要關閉的,結果電力公司發現關閉它是個極大的難題,只好讓它繼續運行。如今它運行了40年終于出事核電站的上述三個問題,對原子彈來說都不存在。所以,運行核電站不是比存放原子彈更危險嗎?核電站不是比核軍備更應該反對嗎?全球的核電發展會因為福島核電站事件而停滯嗎?各國都有一些激進人士主張完全廢止核電,但另一些人士則認為應該積極發展核電。主張發展核電的人甚至提出了“核電就是魔鬼,也只能與它同行”的說法要評判這個說法,首先應該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總是不斷地、毫無節制地增加對電力的需求?現在,幾乎全世界的人都在埋頭奔向一種叫做“現代化”的生活,而且已經停不下來了。我們正在一列叫做“現代化”的欲望特快列車上。我們已經上了車,現在發現誰都不能下車了,影視視頻制作而且也沒人能告訴我們列車將駛向何方。更可怕的是,這列列車不僅沒有剎車機制,反而只有加速機制。事實上,可以說我們已經被科學技術劫持了,或者說被“現代化”劫持了。正是在這種狀態中,導致我們無休無止地增加對電力的需求,以滿足我們貪得無厭的物欲如果沒有切爾諾貝利,沒有福島,也許我們還有理由停留在“現代化”的迷夢中,但事到如今,我們實在應該夢醒,應該反思了!如果只能與魔鬼同行,那我們就應該問問,我們為什么還要在這條路上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