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構圖學 二轉背景是指在主體的后面用來襯托主體的景物,以強調主體是處于在什么環境之中,背景對突出主體形象及豐富主體的內涵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切造型藝術家都很重視背景的作用,雕塑、繪畫、建筑等藝術都非常重視背景對主體的烘托。黑格爾在《美學》中說過,"藝術家不應該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慮把它擺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構思時就要聯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間形式及地方部位"。攝影藝術家同樣懂得,背景對一幅攝影作品的成敗有舉足輕重之勢。往往有這種情形:拍攝一幅作品,攝影技巧如何尋找到絕佳的日落景觀拍攝地,主體、陪體、神情、姿態都很理想,但由于背景處理不好而告失敗。攝影畫面的背景選擇,應注意三個方面:一是抓特征;二是力求簡潔;三是要有色調對比A、首先要抓取一些富有地方特征、時代特征的景物作背景,明顯地交代出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時代氣氛,以加深觀眾對作品主題的理解,抓取其有時代特征的景物,使人們了解時代背景如用冒煙的火車頭或工廠的煙囪作背景,在五十年代還是使人感到生意蒸蒸日上,祖國欣欣向榮的景象,能啟發人們的審美感情;但八十年代的今天,仍然這樣作背景,就會被說成是污染,反映碼頭工人也是如此。拍攝人像也很重視選取富有特征的環境作背景來襯托人物的職業和性格特征。(如少女不能先用大紅大花作背景),這稱為環境肖像。環境對人物的烘托,背景的襯托也有正襯、反襯之分,如幸福的兒童用鮮花盛開的花園作環境襯托,是正襯;如饑餓貧窮的兒童處在花花世界的繁華街道上,是反襯B、背景的處理力求簡潔。有人說過這樣的話,企業宣傳片制作"繪畫和攝影藝術表現手段的不同,在于繪畫用的是加法,攝影用的是減法",因為繪畫反映生活總是給畫面上添上些東西,而攝影反映生活則總是千方百計地減去那些不必要的東西。而其中重要的是將背景中可有可無的妨礙主體突出的東西減去,以達到畫面的簡潔精煉從很多攝影作品上分辨出來,發現許多有經驗的攝影者都充分調動各種攝影手法以達到背景的簡潔。有的是用仰角度避開地平線上雜亂的景物,將主要對象干干凈凈地襯托在天空上;有的用俯角度以馬路、水面、草地為背景,使主體輪廓清晰,獲得簡潔的背景;有的利用逆光,將背景雜亂的線條隱藏在陰影中;有的用晨霧將背景掩藏在白色的霧靄之中;有的用長焦距鏡頭縮小背景,景物排除在畫面之外;有的用虛焦點柔化背景線條。這些方法都可以收到簡潔背景的效果C、背景要力求與主體形成影調上的對比(在彩色攝影中要有色調對比),使主體具有立體感、空間感和清晰的輪廓線條,加強視覺上的力度處理輪廓形狀的法則:暗的主體襯在亮的背景上;亮的主體襯在暗的背景上;亮的或暗的主體襯在中性灰的背景上;主體亮,背景亮,中間要有暗的輪廓線;主體暗,背景暗,中間要有亮的輪廓線。因為攝影是平面的造型藝術,如果沒有影調或色調上的對比和間隔,主體形象就要和背景溶成一片,喪失被視覺識別的可能性,所以有人把畫面景調色調的對比,比作運載手段,有了它,畫面形象才會凸出來送到觀眾面前背景的處理是攝影畫面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在拍攝中細心選擇,才能使畫面內容精煉準確,蔡少芬不是那么大面子 也不認識王家衛。使視覺形象得到完美表現攝影畫面上除了看得見的實體對象之外,影視視頻制作還有一些空白部分,它們是由單一色調的背景所組成,形成實體對象之間的空隙。單一色調的背景可以是天空、水面、草原、土地或者其它景物,由于運用各種攝影手段的原因,它們已失去了原來實體形象,而在畫面上形成單一的色調來襯托其它的實體對象空白雖然不是實體的對象,但在畫面上同樣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是溝通畫面上各對象之間的聯系,組織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紐帶。下面具體分析一下畫面空白部分的處理及其所起的作用: 1、畫面上留有一定的空白是突出主體的需要。要使主體醒目,具有視覺的沖擊力,就要在它的周圍留有一定的空白,如拍人物也總是避免頭部、身體與樹木、房屋、路燈及其它物體重疊,而將人物安排單一色調的背景所形成的空白處,在主體物的周圍留有一定空白,可以說是造型藝術的一種規律。因為,人們對物體的欣賞是需要空間的,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如果將它置于一堆雜亂的物體之中,就很難欣賞到它的美,花卉園之三九九紅葉石楠只有在它周圍留有一定的空間,精美的藝術品才會放出它的藝術光芒一幅畫面如果被實體對象塞得滿滿的,沒有一點空白,就會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畫面上空白留得恰當,才會使人的視覺有回旋的余地,思路也有發生變化的可能。人們常說:"畫留三分空,生氣隨之發。"空白留取得當,會使畫面生動活潑,空靈俊秀畫面的空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總是實處的延伸。所謂空處不空,正是空白處與實處的互相映襯,才形成不同的聯想和情調。比如齊白石畫蝦,幾只透明活潑的小蝦周圍大片空白,沒有畫水,但人們覺得周圍空白處都是水。攝影畫面空白處與實處的經營,也應能激起觀眾豐富的聯想,利用空白來創造意境,在其它藝術中都有創造性的作用不同的空間安排,能體現不同的呼應關系。所謂呼應,總是由兩個對象之間有一定距離構成的,如兩上對象緊挨在一起,也就無所謂呼應。一切物體因開頭不同,使用情況不同,線條伸展方向不同,光線照射不同等等情況,都會顯出一定的方向性,有向背關系,要仔細觀察物體的方向性,合理地安排空白距離,影視視頻制作以組織其相互的呼應關系4、空白的留取與對象的運動有關 一般的規律是:正在運動的物體,如行進的人,奔馳的汽車等對象,前面要留有一些空白處,這樣才能使運動中的物體有伸展的余地,觀眾心上也覺通暢,加深對物體運動的感受,人的視線也是一種具有合乎人們欣賞的心理要求。總之,我們要善于靈活地,具有獨創地運用空白5、畫面上的空白與實物所占的面積大小,還要合乎一定的比例關系要防止面積相等、對稱,一般來說,畫面上的空白處的總面積大于實體對象所占的面積,畫面才顯得空靈、清秀。如果實體對象所占的總面積大于空白處,畫面重在寫實,但如果兩者在畫面上的總面積相等,給人的感覺就顯得呆板平庸,這是一個形式感覺的問題我國古代繪畫論說:"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教育局環境建設年整改階段實施方案!"也就是說在疏密的布局上走點極端,以強化觀眾的某種感受,創造自己的風格。空白的留舍及空白處與實處的比例變化,的確是一項創造性的畫面布局的重要手段在把畫面的各個部分組成一個完整的過程中,最后一步是要審查一下畫面是否均衡,因為均衡是人們在長期生活中形成一種心理要求和形式感覺。畫面均衡與否,不僅對整體結構有影響,還與觀眾的欣賞心理緊密地聯系著現實生活中,一切穩定的物體都有均衡的形式:桌子四條腿是穩固的,如果三條腿則一定將它形成均衡的鼎足足勢才會穩固;蓋房子如果下面小上面大,就給人一種不穩固的感覺;挑擔子一頭重一頭輕,使人走路不便;勞動中人們的姿態顯然是求得身體均衡以合乎這一勞動特點的姿態……。許許多多的生活現象培養了人們要求均衡的心理,并且在人們的審美過程中起作用一幅畫面在一般情況下應該是均衡,安定的,使人感到穩定,和諧,完整。利用人們要求均衡的心理因素,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強調畫面的表現力: 1、強調一種莊重、肅穆的氣氛時,要求畫面的均衡平穩,甚至有意地采取對稱式的均衡,從四平八穩的對稱均衡中顯示出一種古樸的莊重的關系2、在一些強調幽雅、恬靜、柔媚的抒情性風光畫面及生動活潑的人物、情節畫面中,要求的是變化中的均衡畫面上可以有疏有密,有虛有實,但整體要求是均衡的3、均衡還可以從另一方面來加以運用。即有意地違反均衡的法則,使畫面人不均衡中造成某種動蕩感,象受到外界沖擊一樣。利用不均衡的變格形式來深刻地表達主題以上我們詳細談了關于畫面構圖與布局的五個關鍵的問題,可概括為:現在我們進入了千變萬化,五彩繽紛的構圖形式的百花園中,面對著一叢叢藝術構圖的花朵,你首先看到的一定是各種姿態的形象,生動感人的人物造型,氣勢雄偉的礦山工廠,艷麗多姿的奇花異草和壯美秀麗的大好河山。那么,單純從構圖形式的角度,透過這些形象你又看到了什么呢?是什么因素構成了這些完美的形象和巧妙的布局?是光,是影調,是線條,還是色彩?大家都有各自不同的講法構圖主要是由兩大因素組成的,一個是線條,一個是影調。它們是一幅攝影畫面的"肌肉"和"骨架",我們可以從形式上看任何一幅照片,都會發現它們的畫面都是由不同形狀的線條和影調構成的,那么如何在畫面里根據主題和內容的需求來結構畫面的線條呢?下面分別談談線條的特點:(1)、神秘的線條感,我們的祖先是世界上用線條作為藝術表現手段的最早民族之一,這甚至可以追溯到七千五百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那時就已有用線條勾繪出來的形形色色的彩陶紋飾,在殷商時期就有古樸爽直的甲骨文和圓潤敦厚的象形文字,這說明很早以前人們就發現和運用了線條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