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小人國里的孩子們長大了紀錄電影《小人國》和之后的18集電視紀錄片《成長的秘密》。家長們的反響超越了導演張同道的預期,促使他在錫坤(片中人物)進入小學的2011年繼續拍攝,2012年完成12集《成長的秘密之小學時代》。2016年,錫坤小學畢業,網易聯手黃子韜啟動娛樂態度合伙人戰略。即將進入初中,而天天等大孩子也將進入高中,團隊第三次拿起攝影機,完成了5集紀錄片《零零后》,該片記錄了孩子們從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的生理變化與精神成長。張同道說,掃碼分享朋友圈領紅包系統紅包墻系統源碼開發《零零后》正是濃縮十年的一幅人生中景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由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出品、北京師范大學紀錄片中心制作的《零零后》將于8月20日至8月24日每晚20:00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零零后》共五集,分別是《愛的方程式》、《時光若倒流》、《成長單行道》、影視視頻制作《一一的世界》、《朋友這件事》,片中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歷程都是不可復制的生命故事在2006年的那個夏日午后,巴學園里3歲的樂樂和4歲的毛毛正在過家家,大李老師現場解說每一個動作的心理意圖,為張同道打開一個隱秘的兒童世界。“由此我才明白,憑借身體和年齡而居高臨下地俯視兒童是多么野蠻的傲慢!于是,記錄兒童成長成為我一個時期工作的主題。”在總導演張同道的導演手記里這樣寫道:十年,對于宇宙只是眼皮眨動的一瞬,影視視頻制作對于昆蟲卻是漫長的生死輪回。那么,十年之于人生意味著什么?一幅中景:幼童變成少年,青春漂染白發,暮年化為照片。假如把人生視為一幅全景,十年也就是一幅中景,那么,忙忙碌碌的我們就生活在每一個升起又沉落的特寫里,特寫里的人生充滿炙熱的喧嘩和麻木的平庸,缺失一份靜觀與沉思。如果把十年光陰壓縮為一小時,那將是一份什么樣的戲劇人生?青春期是每個孩子成為成年人之前需要經歷的重要時期,用當下時髦的話來說,相當于一次“歷劫”,原生家庭的教育和社會教育會濃縮在這一個關鍵時期凸顯出來,“青春期的故事”也成為了國內外紀錄片提案大會上備受關注的紀錄片題材,十年過去了,曾經被《小人國》深深打動的人們都會很好奇,幼兒園里孩子們人生軌跡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天天(片中人物)從一個不愿加入群體的另類兒童變成一位陽光燦爛的青年,同爸爸一起騎行西藏,到達布達拉宮;一一(片中人物)從優游自得、拒絕交朋友的小女孩變成一位溫雅從容的美少女,回到童年的巴學園扮演起小老師;萌萌(片中人物)從一個童話里的小公主變成一位個性張揚的青春期女孩;辰辰(片中人物)原來一心一意等待小朋友,現在卻不愿交友,寧愿與虛擬世界為伍英國獨立電視臺史無前例的紀錄片《7up》已經拍攝了半個世紀,在這個系列紀錄片中,制片人每隔7年都會重訪同一批人來記錄他們的人生軌跡,五十年前的七歲少年已經進入了天命之年,這部常被人津津樂道的紀錄片同樣讓我們反觀自己的人生。什么被我們毫不留情的錯過了,什么又是我們這一生中最珍視的?《零零后》之后還會繼續嗎?張同道不知道,“但我知道,這些孩子已經成長為我生命里一片生機蔥蘢的風景。” 這些年,由張同道帶領的北京大學紀錄片中心,不僅做紀錄片教學、課題研究、開辦“紀錄片大師工作坊”,可能令攝影前輩們困擾的4種提問還連續8年出版紀錄片藍皮書《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兒童系列紀錄片也是團隊十年里堅持在做的一件事情“透過中景看人生,成長的激流一路奔騰,它帶走什么?又留下了什么?教師、家長和上帝在兒童成長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張同道說,“《零零后》以十年跨度展示了孩子們拒絕概括的豐富,對現有教育模式提出拷問。在放養天性和規范約束的二元對立中,我也曾迷信自由的力量。但問題的核心在于孩子并非二元對立的兩種模式,而是星斗一樣各個獨立,熠熠生輝。也許,錯的并不是某一種教育模式,而是這種教育模式與兒童性格是否匹配。” “生活是土地,教育是水,每個孩子都帶著自己的DNA,就像一粒種子渴望生長。沒有水種子無法發芽,但無論如何殷勤澆灌黃瓜都不會長成茄子,這是任何力量都無法改變的現實。不管學校課堂還是培訓班上,性格外向的孩子總是受到嘉獎,樂觀開朗、夸夸其談、領導力被界定為優秀兒童的典范。可誰去實驗室埋頭研究科學?誰在孤獨的燈光下撰寫哲學著作?誰去凌晨的城市清掃街道?假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那么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是教育的起點,為性格不同的孩子設計不同的教育模式才是愛的本義。華彩燦爛的中國書法藝術遺珍,”他強調說。影視視頻制作